蜂蜜结晶的辨识
在冬季时,特别适用本法,因为大部分蜂蜜会在冬季结晶。 如果在冬季买到的蜜种不符合该蜜种天冷后结晶的特质,那么就要怀疑两点:1、李鬼蜜。2、高温破坏过结晶核的蜜。
蜂蜜的结晶,就象水成冰,是物理变化。当气温在13度左右时,蜂蜜极易结晶。温度超过40度后,会慢慢恢复液态,超过60度,会迅速恢复液态。 对于超市的瓶装蜜,由于采用了加热法或者添加什么物质,延缓了结晶的速度,所以经常是液态的也不足为怪。 首先说一下蜂蜜结晶的三个普遍规律,这两个规律的原理来自于蜂蜜结晶的两大原因:一是果糖含量低于葡萄糖含量。二是花粉粒形成的小晶核也是结晶的基础。
第一个规律是:草本蜜容易结晶,木本蜜不易结晶。比如常见的一年生植物油菜、荆条、向日葵、山花蜜都很容易结晶,而枣树、龙眼树、槐树等采得蜂蜜不易结晶,因其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。 不易结晶不代表不结晶,在寒冷的季节里,枣花蜜、槐花蜜、龙眼蜜也会结晶的,结晶越早的,一般是因为被蜜蜂采进去其它蜜了。如果是蜂产品店的大桶,那可能是因为桶里原来就有结晶蜜的残渣,或者也因为这蜜里有其它蜜种。
第二个规律是:花粉量大的蜜种易结晶。槐花蜜、龙眼蜜的花粉量极小,而油菜、向日葵花粉量极大。一般来讲,蜜蜂飞出去后,如果能同时采进蜂蜜和花粉,是效益最高的,蜂农也爱这么做。采蜜的时候,难免会有花粉混进蜂蜜里,就象琥珀的形成一样,中间有个小颗粒,然后蜂蜜就以这个颗粒为中心,形成一个个的晶核……
第三个规律是:越清亮剔透的蜜,越不易结晶,原因是:其中含有的花粉量很低。我们在透光看真正的蜂蜜时,会发现绝大部分蜜都略显混浊,这是因为其中含有花粉粒。而这种显得清亮剔透的蜜,如党参、槐花,含有的花粉量比较少,就很难结晶。
以上是普遍规律,当然会有例外,比如木本的椴蜜易结晶,而草本党参蜜不结晶。
岂今为止,在任何条件下都不结晶的蜂蜜,本人只见过一种:党参蜜,搞不懂究竟为什么,我估计是花粉含量极低的缘故,蜂蜜本身看起来晶亮透红、透黄,没有混浊感,也就是花粉含量极低。(只是根据经验推测啊,不一定对) 结晶颗粒上,荞麦和向日葵比较粗大,其它大多比较细腻,尤其油菜蜜的结晶,状如猪油,浓度越高,结晶越干硬,甚至如粉状。 结晶断真假,虽不是判断蜂蜜真假的终极大法,但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,因此购买结晶蜜倒是防止假蜜的省心方法。真蜂蜜,结晶看上去硬,密实,实际酥软,入口即化,无阻力或阻力极小,手捻无颗粒感,筷子捅的时候,很容易插进去,也容易分离;而假蜜就比较硬实,入口不化,要使劲含半天才化,手捻有颗粒感,颗粒也捻不化,筷子捅的时候,感觉生硬,不易分离。添加果葡糖浆的假蜜,结晶的样子比较可笑,很虚,象有空洞的块状物。我们本地有一种添加面粉或淀粉的造假结晶蜜的方法,不知道别处有没有,这种假蜜,一尝就能尝出来,所以也不足为患。
一个例外,就是云南的野坝子蜜,号称“硬蜜”,结晶较硬,不能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了。 对于真蜂蜜,也可以通过对结晶成度的观察,来判断其优劣。浓度越高,越容易全部结晶,结晶越瓷实,相对越硬;反之,如果是部分结晶,一般是底部先结晶,上部是稀簿的蜜液;有的是中间结晶,结晶部分不密实,疏松多眼,一般经浓缩后加热破坏结晶核的瓶装蜜、或者是掺了果葡糖浆的假蜜,多见这种结晶方式。